
![]() |
旅游景點/ travel place | ![]() |
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 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于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萬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 Vaez de Torres)的船只駛過位于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并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并命名此地為“新荷蘭”。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并宣布這片土地屬于英國。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初期的殖民地僅賴以農業生存,其后便利用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至1819年,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已有了較大發展。當時的麥卡瑟船長與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亞最早的螺角羊。他們牧場的羊群總數達6000頭。殖民地生產的羊毛不僅自給,而且向英國出口,為澳大利亞換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已很發達,羊只存欄總數達1800萬頭,當時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和墨爾本已取代德國漢堡,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聯邦政制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是英王或者英女王,英王或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但澳大利亞總督實際上不干預政府的運作。澳大利亞政府為聯邦制,有六個州及兩個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各州設有州長,負責州內事務。澳大利亞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黨派聯盟組成,每屆政府任期三年。內閣是政府的最高決策機關,現共有三十名部長。國家最高的行政領導人是總理。 首都趣史地理氣候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于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南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四面臨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新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相望。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占大洋洲的絕大部分。海岸線長36735公里。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占全國面積的35%。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海岸線長達37521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撥2230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 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大陸總面積的14%。最長河流墨爾本河長3490里。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但長期呈干涸狀態。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于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實際上被沙漠覆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陸,中部洼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干燥的沙漠, 中部的埃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于海平面12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于居住與耕種。這里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內陸貧瘠干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占世界第二位,各種礦產為澳大利亞帶來大量的財富。 澳大利亞的平均年降雨量為465毫米,每年雨量的變化幅度很大,分布很不均勻。最干旱的地區是艾爾湖流域盆地,平均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最濕潤的地方是東北熱帶地區和塔斯曼尼亞州西南地帶。澳大利亞的沿海水量充足、土地肥沃,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沿海一帶。澳大利亞各地的氣候很不相同。大陸北部地區是濕潤的熱帶氣候,東部中央地區和西部沿海有溫暖而不太炎熱的氣候,而大陸南海岸和塔斯馬尼亞州則較涼爽。整體而言,澳大利亞各地都有溫暖的夏季和不太冷的冬季。在澳大利亞有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地方是東北部內陸的克隆卡里,1889年克隆卡里的氣溫曾高達53℃;而最寒冷的地方是夏洛特隘口,1994年,科西阿科斯山附近的雪野中氣溫最低紀錄為零下23℃。 澳大利亞的氣候比歐洲和美洲溫和,尤其是北部,氣候與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相近。在昆士蘭州、北領地及西澳大利亞州,一月份(仲夏)的溫度白天平均為29℃,夜間為20℃;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氣溫分別約為22℃及10℃。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塔斯曼尼亞州及南澳大利亞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氣溫約26℃,夜間為攝氏十六度,而七月份則分別為15-17℃。 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于海平面12米。 澳大利亞最長的河流是墨累河,干流全長2589公里,流域面積3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0立方米每秒,徑流量59.5億立方米。 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約3.67萬公里。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占大洋洲的絕大部分,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占全國面積的35%。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撥2230米,最長河流墨爾本河長3490里。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內陸地區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4—1200毫米。特有動物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考拉樹袋熊(koala)生活在澳大利亞,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于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鴯鹋鴯鹋,又名澳洲鴕鳥,它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國徽,得益于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是澳大利亞的象征性動物之一,鴯鹋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是鳥綱鶴鴕目鴯鹋科唯一殘存種。鴨嘴獸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最奇特的要數鴨嘴獸。分布于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它是最古老而又十分原始的哺乳動物,早在2500萬年前就出現了。它本身的構造,提供了哺乳動物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許多證據。木蠹蛾幼蟲這種白色、高蛋白的小吃其實是蛾的幼蟲,它是澳大利亞沙漠地區一種重要的昆蟲菜肴,還曾是當地土著人的主食。風土人情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地滾球、澳式橄欖球(Australian rules football, 他們叫做footy)、板球(cricket)、橄欖球(Rugby)、無籃球(netball)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 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土著人(也稱原住民),仍然保護著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以狩獵為生,“飛去來器”(回旋鏢)(boomerang)是他們獨特的狩獵武器。他們很多仍居住在用樹枝和泥土搭成的窩棚里,圍一塊布或用袋鼠皮蔽體,并喜歡紋身或在身上涂抹各種顏色。平時僅在頰、肩和胸部涂上一些黃白顏色,節慶儀式或節日歌舞時彩繪全身。紋身多為粗線條,有的像雨點,有的似波紋,對經過成年禮的土著人來說紋身不僅是裝飾,而且還用以吸引異性的愛慕。在狂歡舞會上,人們頭戴五彩裝飾,身畫彩紋、圍著篝火跳集體舞。舞蹈和繪畫都很純樸,多反映狩獵生活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土著居民漸漸離開部落,搬遷到城市居住。澳大利亞有優惠土著居民的各種政策,包括在房屋、就業、福利各方面為他們投入現代生活提供各種必要的協助。在旅游區,土著居民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是世界各地游客搜羅購買的物品之一,這都是土著居民的收入來源。 無拘無束:澳大利亞人的最好概括 澳大利亞有特別濃厚的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氣氛。人們日;ハ嘀焙羝涿ㄖ环Q呼名,不稱呼姓),老板和員工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如是。在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煽匆姶┕P挺西服的白領人士或白領麗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筑物門前的臺階上吃簡單的午餐,如三明治或熱狗,白領人士坐在街上吃便當,同樣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同樣的場面在東京或香港這樣的地方是難以想象的。澳大利亞人文明有禮,樂于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話,人們即使互不相識也會打招呼和問候。如果手拿一袋水果在街上行走,袋子不巧破了,水果滾在地上,周圍的人會馬上幫忙撿起來,送還你的手上,還會有人給你找來一個好的袋子或者盒子或者什么可以救急的替代品,這就是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工作,工資一般是每周發一次(公務員或者大機構是每兩周發一次),發工資的日子通常是逢星期四或星期五。因此,澳大利亞的餐館、酒吧、百貨公司每周的星期五、六是生意特別好的日子。近年一些大型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都有逢星期四晚延長營業時間的做法(Night Shopping),迎合逢星期四領工資的人士。一些不注意安排花錢的人,就會有周末富貴,周初貧窮的現象。這都沒有關系,因為多過幾天,又是快樂的周末了。 瀏覽量: |